哲学专业“明德计划”实验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植根中原沃土,弘扬百年河大精神,培养具备良好政治素养、科学精神、人文修养和职业素养,具备系统而扎实的哲学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现代学术研究方法,拥有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理论研究、综合科研能力与实践运用能力,能在国内外一流高校相关学科继续攻读学位、从事科学研究,能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做出一定贡献的理论创新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3-7年内完成学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明德实验班项目内容及特色:
关键词全程导师制;跨学科培养;小班制探究式教学;科研项目+学年论文制度;经典阅读+科研训练
一、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实验班深入贯彻“新文科”建设理念,强调跨学科“交叉培养”。实验班培养方案压缩常识性、概论性的课程,大幅度增加科研方法实训、文史类跨学科交叉教学等创新性、挑战性专题选修课,并创新性设置“综合素质选修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社科综合素质。
二、课堂教学手段改革创新。实验班强化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培育。加强对实验班课程开设前的审核、开设中的监督和结束效果评价。所有开课课程进行课程重构,采取不同于普通班教学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过程性评价、非标准答案试题考试等新型教育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
三、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优质师资配备。实验班采取“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的师资配备,在配备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同时,聘请一位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在思想与生活上给予指导。实验班选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承担省部级以上在研项目的教师担任导师,按照不超过1:2的比例配备,实现微观管理与个性化培养。
四、小班制探究式教学。实验班采取探究式教学、专题讨论、读书沙龙、专题研究报告等教育教学形式,强调以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为中心,通过师生深度交流与研讨培养学生自主科研探究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疫情防控、生态文明、人工智能、地缘冲突、全球治理等重大现实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展开哲学思考。
五、经典阅读+科研训练的创新培养模式。实验班强调“经典阅读+科研训练”的教学模式。加大原著课在课程设置中的占比,倡导直接阅读经典原著,深入文本语境,原汁原味地理解中西哲学传统,把握哲学基本与前沿问题与方法。原著阅读之外,辅之以专项科研训练,通过深度研讨、大量阅读和写作,提升教学质量与学习体验。
六、全程导师制,科研项目+学年论文制度。实验班注重科研带动教学,强化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每一位学生配备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导师,全程负责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课外阅读与科研训练指导、未来发展规划等。实验班设置“学年论文”专项学分,要求每一位学生参与至少1项导师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撰写文献综述、学年论文,择优推荐发表,锻炼学生科研探究与写作能力。
七、国内访学+联合培养。实验班拟与中国社科院大学以及国内各高校哲学系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带领实验班学生进行游学式访学,选拔学生参与高端学术夏令营活动,选拔实验班优秀学生进行半年至1年的联合培养(学分认定)等。
八、强化学生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验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和科研实践,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增长真才实学、体会国情民情。鼓励学生主持学术活动、策划和参与暑期城乡调研与观察、开展丰富的研究型与创意型实践、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学术竞赛等。